
缑山上响起的风铃
王光订
六月的一天,我踏上了缑山寻祖的路程。
海拔308米的缑山,在河南偃师市府店镇府南村。中原平坦无垠,缑山却突兀而起。嵩山远峨,连绵起九龙来朝缑山;周朝天下,子乔自此而升达仙境。中岳太少,龙门伊阙,黄庙还在,邙山黄河哪里觅得着踪影?香山水泉,轩辕鄂岭,万安马涧,恭陵伊洛哪比得上缑山菊香。无须多述,这里已经充满了天地的灵气。
我来了,缑山。那是个灸热的午后,我带着一份寻觅先祖踪影的挚诚,多少年来在我的心底里回唱着的一首缠绵的古老歌谣,将所有的浪漫色彩注入进了我的血脉裔传的真偈之心。我渴望见到的一个归处,那是散居在南国几多缠绵的相思寄语。
缑山上有一座“太子庙”,那是为纪念先祖王子乔而建的。太子晋王子乔因直言犯谏被贬太子,游落在千古蛮荒,出道于洪钟大吕,驾鹤于山水之滨,我读解的更多的恐怕也是万民情思和幸福皈依,我领略的更多的恐怕也是绵绵幅远和跌宕幽灵。太子庙在历史上屡建屡毁,或因战火,或因年久失修,是盛世光景,便我再得以面见此中宗庙,庙中初祖。
河南郑州缑山太子庙—武则天为太子晋立的升仙碑
长期习惯了一个人驻足长思,仰望蓝色的天空荡过的丝丝云彩,抑或感受微风中飘过的丝丝清凉,习性中已带有几分散漫。在周边转悠的时候,竟然没能跟上同行的伙伴。我是从后山无路中来到太子庙的,却不曾想而礼失了一个晚辈向先祖致敬所需要的礼仪,应当端肃地从前门恭入庙宇,而不觉中从后门,步入了太子庙。
河南郑州缑山太子庙
先祖胸襟坦荡,不以后辈失礼而怪责,依然让我知道先祖冥冥中的感念。就在进殿的瞬间,风呼啸,太子庙骤响起了所有的风铃。风铃清脆,飘远在缑山之上,回响在亘古尘寰,在久久不息中让我体会起生养,挚爱着恩情,流连着繁衍。我是在马祖岩出来的,作为天下丛林的首道场,我对庙宇间响起的风铃,总是有一种灵异般的应验。毕竟,我所经历的这类现象很多很多。风铃响起,便生敬意,由不得你多想,你必躬身长跪于先祖像前,为一份先祖的感知,也作为后裔的一种孝德之行。
阅遍缑山上的唐诗宋词,几乎来过存续于这期间的才华过世的所有名人雅士,却未见几句洞穿心肺的佳句,倒是武则天的《升仙太子碑并序》,尽显王者之气,流贯天地灵性,佳句迭现,横空出世,行行有韵,句句有典,一代盛世才女的霸气显露无遗。不是诗人无才,是他们对缑氏山了解得过于肤浅;也非词作不显华丽,是作者适身处地感受的风物异样。都求寻仙问道,难知一代被贬世子内心的无奈与恢宏,以及他看淡世事游荡在山水之间的那份心得。只有武氏才人,身处大唐盛世,治理出了武周天下,延续了贞观之旺,又为开元盛世创下了伏笔,更为重要的是,她将自己的身世想来告诉和安抚世间,她想问,她的显儿在哪里?庐陵故郡,离我只一步之遥,借问李显,你可知一代女皇“复以何因缘,得大坚固力”?
离开缑山的时候,我的心还留在了那里。专注于情,情已远去;专注于名,名已远离。我知道我来了,缑山知道,我也知道。
2015年秋写于赣州